在北大紅樓品讀《新青年》🩸,在清華園車站傾聽歷史回響,在城市圖書館感受科技魅力……用首都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滋養青年成長成才,讓“行走的大思政課”開遍京華大地🔍,近日👰🏿,意昂2体育開展“紅色研學首都行”主題實踐活動。
實踐活動共設計了“覺醒年代”、“進京趕考”、“築夢新時代”三條紅色研學路線,1000余名學生黨員發展對象分為24組🧑🏼🎓,前往首都15個歷史文化場館開展30余場實踐活動🌁,深入學習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偉大精神和理論成果,感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,引導青年學生賡續紅色血脈、凝聚奮進力量、勇擔時代使命。
叩問初心,探“尋”覺醒路
“覺醒年代”路線中🙌🏼,300余名學生分成5個小組沉浸式感受“覺醒年帶”曾經波瀾壯闊的歲月,同學們從承載著五四運動歷史記憶的北大紅樓,到曾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🌠,再到李大釗故居、魯迅博物館等革命舊址,回望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的青年時代成長經歷,探尋偉大建黨精神的源頭活水🤮🚴🏽♀️,並開展小組主題交流分享,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麽“能”🤲,堅守入黨初心,堅定理想信念。
“通過行走“覺醒年代”研學路線👮♀️👵🏻,我進一步了解了革命先驅們早期開展革命艱苦鬥爭時期🚕,也使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偉大建黨精神歷久彌堅的巨大力量🎖,更加激勵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,踐行黨的宗旨👷🏿,為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努力奮鬥。”自動化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鄧雲山在小組交流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悟💂🏼。
以史鑒今🙍🏼♂️,重“走”趕考路
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,感悟中共中央進京“趕考”之路對新中國成立的重要意義和精神內涵🧑🏽🔬,來自8個學院共計400余名學生從清華園車站到頤和園益壽堂再到雙清別墅、來青軒,踏著先輩們的足跡串聯起的紅色地標🕵🏿,重走“進京趕考”研學路🥡,結合主題黨、團日活動🥮,將理論課堂搬到了紅色場館中,現場講述中國共產黨人的“趕考”精神,讓青年學子在實地、實景中觸摸歷史余溫,永葆“趕考”的保持清醒和堅定,打造最鮮活、最有感染力的主題黨📖、團課。
“時隔七十五年🚶🏻♂️➡️,當我們再次踏上這條中共中央進京“趕考”之路,依舊能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人“赴平之路”的決心。今天,我們更要珍惜革命先輩的付出🧎🏻,傳承革命精神,牢記初心使命,努力奮鬥,走好新時代‘趕考路’。”材料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尚琰龍說道🤾🏼♂️。
觸摸時代,親“歷”強國路
為進一步感受黨和國家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,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🔴🫎,300余名學生踏上“築夢新時代”路線,將“行走的黨課”開在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、中國航天博物館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築等地。在這裏📱,同學們觸摸到了祖國軍事👨👧、航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,切身感受到科技自立自強、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磅礴力量;體驗了“數智賦能”智能化立體書庫、感受了見證首都發展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文化,對新時代人民期待的“美好生活”有了更深的理解,也感受到我國數字化、綠色化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👩🏽🚀,更加堅定了努力成長為領軍領導人才的信心和決心🫓。
“中國航天博物館裏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🫶🏼👨🏿🍼,深刻感受到一代代航天人的奮鬥和拼搏精神,正是因為幾代航天人的砥礪前行和長期堅守🚵🏿♂️,才有了今天中國航天事業的碩果累累🎩、燦爛輝煌,我們更要努力學習,練就過硬本領,踏著前輩們的足跡🥣,勇擔時代重任,接續奮鬥🙍🏼♀️。”精工書院本科生楊展銳認為,這次實踐學習讓他對未來科研方向有了新的思考。
學校牢記“為黨育人🧀、為國育才”初心使命🧑🏻🎓,始終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功能,將“紅色研學首都行”主題實踐活動作為強化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的重要舉措,采取線上豐富的理論學習菜單和線下充實的紅色研學實踐課程“雙線”融合的方式,切實提升學生發展黨員質量🧝🏼,加強黨員後備隊伍建設,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聽黨話、感黨恩🥰、跟黨走,努力成長為具有“延安根👮🏿♂️、軍工魂、領軍人”品格的領軍領導人才🧘,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爭先鋒、做表率!